您当前的位置:第七女性网 女性资讯 正文

慢性中耳炎应该如何治疗 慢性中耳炎的预防护理

2018-04-04 18:19:59  阅读:715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惠姗

  慢性中耳炎大多数都是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当所引起的。那患上慢性中耳炎的时候有哪些症状呢?慢性中耳炎又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耳朵是我们聆听四面八方声音的唯一器官,因此当我们患上慢性中耳炎的时候要及时治疗。那怎么治疗慢性中耳炎呢?

  1.病因治疗

  及时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治疗

  (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通常采用双氧水洗耳后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滴耳。

  (2)活动期则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可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进行观察和手术治疗。

  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以上我们也是知道慢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了。那患上慢性中耳炎的时候又有哪些症状呢?

  1.患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单纯型脓液一般较稀薄,无臭味,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

  轻重不一,如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程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耳鸣

  部分病人可出现耳鸣。

  4.其他

  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患者还会出现眩晕、呕吐以及面瘫和剧烈头痛、高热等症状。并且有些患者则会出现并发症,所以要及时治疗。

  慢性中耳炎护理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肛门闭锁又可以称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或者是无肛门症,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那是什么原因引起肛门闭锁的呢?肛门闭锁又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就来看一下吧。

  肛门闭锁的原因

  为什么会患上肛门闭锁呢?其实是因为患者的原始肛发育出现障碍,使得未向内凹入而形成肛管。

  直肠发育基本正常,其盲端在尿道球海绵肌边缘,或阴道下端附近,耻骨直肠肌包绕直肠远端。会阴往往发育不良,呈平坦状,肛区为完整皮肤覆盖。可合并尿道球部、阴道下段或前庭瘘管。

  肛门闭锁治疗

  患上肛门闭锁的时候,目前只有手术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确诊之后要尽早的进行手术,而手术一般为会阴肛门成形术。

  (一)切口

  在会阴中央或可激发环形收缩区的中间,做X形切口,长约1.5cm。切开皮肤,翻开4个皮瓣,其下方可见环形外括约肌纤维。

  (二)寻找游离直肠盲端

  用蚁式血管钳经括约肌中间向深层钝性分离软组织,可找到呈蓝色的直肠盲端,在盲端肌层穿2根粗丝线作牵引。因直肠盲端正位于耻骨直肠肌环内,因此应紧贴肠壁向上分离。游离盲端约3cm,使直肠能松弛地拉至肛门口。游直直肠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如不充分游离而勉强拉下缝合,术后极容易发生肠壁回缩,造成瘢痕性狭窄。分离时还应避免损伤尿道、阴道和直肠壁。

  (三)切开直肠

  在直肠盲端作十字形切口切开,用吸引器吸尽胎粪,或让其自然流出拭净。注意保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如发生污染,应仔细用生理盐水冲洗。

  (四)吻合固定

  将直肠盲端与周围软组织固定数针,用细丝线或肠线间断缝合肠壁与肛周皮肤8~12针。注意肠壁与皮肤瓣应交叉对合,使愈合后瘢痕不在一个平面上。术后10天左右开始扩肛,防止肛门狭窄。

  肛门闭锁护理

  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护理哦,这样患者才能恢复的更快。那肛门闭锁的如何有哪些呢?

  1、术后注意保暖,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保暖,进入暖箱,箱内温度以28℃~30℃为宜,箱内相对湿度维持在65%,设专人守护,每日擦洗皮肤,皮肤皱褶处扑婴儿粉保护。脐部用3%双氧水洗净后,涂2.5%碘酒后95%酒精脱碘;眼部有分泌物时用棉签拭去,滴0.25%氯霉素眼药水。

  2、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有效血容量

  选择适当部位较粗直静脉及合适的小儿静脉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确保血液及液体的顺利输入,注意调节输入液体的速度(有条件的可用输液泵调节速度),以免发生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静脉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和新鲜血浆保证患儿营养充分,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防止胃管脱落

  由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必须进行充分的胃肠减压,胃管植入后固定在外衣领肩旁,经常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及有无脱出。术后胃管一般在24~48h后无呕吐即可拔出。

  4、加强母乳喂养

  患儿腹胀消失即给少量饮水,拔管后可进行母乳喂养,每2~3h给患儿喂奶30l,无不适,逐渐加量至50l。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呢

  1、洗澡或游泳时耳朵内如果进水,可能容易滋生细菌,若已进水时,可以用棉棒清洁,但深度不要太深。

  2、曾经发生过中耳炎的人,容易再度复发,自己要避免感冒,一旦感染到感冒或中耳炎,应找合格医生治疗。

  3、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擦油漆或点香时,应该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可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肿胀。

  4、要保持耳部干燥、清洁,用棉花棒将耳中分泌物擦掉。

  5、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6、老人住房应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洁净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饮食上注意营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7、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侧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8、得了中耳炎应及早到医院接受正确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9、感冒后应当注意擤鼻的方法,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或者将手帕、卫生纸放在鼻前方,不压鼻孔,用手轻轻扶放在鼻两侧,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气,将鼻涕擤在卫生纸或手帕中。

  慢性中耳炎食疗偏方

  1)黄鳝血

  黄鳝剪尾滴血于耳内,每次三滴,侧卧20分钟,每天二次。可治疗中耳炎。

  2)鱼胆青黛散

  青鱼胆干粉、青黛等分,共研细末,吹入耳内,每天三次。注意勿使药粉堵塞鼓膜穿孔处以免引流不畅。

  3)柚叶汁

  鲜柚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内,可治疗急慢性中耳炎。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慢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的一些方法以及慢性中耳炎的一些症状。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如何预防慢性中耳炎了。因此,如果不想自己患上慢性中耳炎的话,则在生活中多多预防才行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